发布时间:2024-03-05 16:36:37 来源:天津西青
一阵催花雨,数声惊蛰雷。
北京时间3月5日10点22分31秒
农历正月廿五
迎来惊蛰节气
这一天也是填仓节
惊蛰
标志仲春时节开始
此时节
桃红柳绿,春水初涨
春雷乍响,蛰虫初醒
大地春回,韶光弥漫
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解释说:“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,实际上,土里的虫蚁蛇鼠并不一定能听到雷声,之所以醒来主要还是温度变化的结果。
惊蛰之后,轻雷隐隐,春风送暖,到处被染上了生机萌动的绿意。桃花,棣棠花,蔷薇花,三候花信风争蕊吐艳,袅袅婷婷、明媚动人。
惊蛰三候
一候:桃始华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惊蛰之日,乃闹春之始。红入桃花嫩,青归柳叶新。流水桃花去,才始作春归。
二候:仓庚鸣
春日载阳,有鸣仓庚。仓庚,黄鹂也。惊蛰后五日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嘤其鸣,求其友。仓为青,青为清,庚为更新。
三候:鹰化鸠
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古人浪漫,春来时候,老鹰渐无踪影,布谷却多见,以为鹰化而为鸠,即布谷鸟。
惊蛰——春耕始
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。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,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。
唐诗有云:"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"
农谚也有说法,"过了惊蛰节,春耕不能歇";"九尽杨花开,农活一齐来。"
惊蛰习俗
习俗一
祭雷神
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,长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锤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。
图片
习俗二
祭白虎化解是非
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,开口噬人,犯之则在这年之内,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,阻挠你的前程发展,引致百般不顺。大家为了自保,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。
习俗三
吃梨
在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。此时天气乍暖还寒,气候相对干燥,人容易口干舌燥,饮食上可以选择多汁性寒味甘、有润肺滋阴功效的梨。但梨性质寒凉,不宜一次食用过多,对于脾胃虚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,则不宜食用生梨。
习俗四
蒙鼓皮
惊蛰是雷声引起的。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
习俗五
“打小人”驱蛰虫
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,会平地一声雷,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,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,四处觅食。所以,古时惊蛰当日,人们会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蛇、虫、蚊、鼠和霉味,久而久之,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,亦即“打小人”的前身。
惊蛰养生
随着天气变暖,人体肝阳之气渐升,养生宜顺应这一规律,多食富含植物蛋白和维生素等养肝益脾、温润清淡的食物,如银耳、莲子、山药、油菜、芹菜、苦瓜等,少食油腻辛辣之物,以使五脏平和,气血畅达。
春气萌动,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,
喜爱出游的您想好去哪玩了吗?
虽说正月十五过后年就过去了
可这热热闹闹的灯会还没看够呢吧
本届杨柳青国潮灯展到3月17日结束
“续集”已为您安排上啦
还等什么 继续来打卡吧
END
下一篇:23人被查,25人被处分